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 正文

一个奇迹的创造——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特色办学的思考


【发布:2020年08月31日 17:37 |撰稿:张守和|责编:大李|点击量:


 




2010年国家颁布了教育十年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提出了教育转型,要从追求扩大招生,回归到提高质量为中心的内涵式发展,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就是在国家改革开放教育体制改革的大潮下,成立的一所新型的艺术学院。昌新国际艺术学院隶属于云南大学这所双一流名校,同时具有自己独立的创新价值。独立性体现在一所集全国美术学,设计学,音乐和舞蹈学等等各个领域的专家来支持办校,形成由名家带头建立的、动态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同时,依托云南大学这所国家双一流大学学术平台和人才培养平台,在公办大学的基础上,吸收了民营资本成立的新型大学,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新型的办学机制。

 

 

一、办学背景与模式

 

(一)应时而生,开启新篇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文化传播、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

发展教育,要树立强烈的人才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鼓励学校办出特色,鼓励教师教出风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依据。

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的创办,正是在党的十九大以后,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关于教育相关论述精神的引领下,践行教育强国发展观念、实践特色办学的大胆尝试。“十九大”开启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篇章,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是在这样的一个机遇之下诞生的“奇迹”。‍‍

 

 

(二)校企合作,强强联合

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是由云南大学、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周昌新艺术基金、云南昌新教育发展有限公司于2016年9月联合发起创办的国内首家“211”一类本科学院。高等教育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能够实现教育的社会功能及成果传化的最大化,实现互惠互利的双赢关系,社会力量为人才培养提供专业技术实践环境,同时人才的输出也为企业改进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可能,最终能够提高办学水平。

云南大学是中国西部建立最早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属中国首批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列入教育部直属高校,教育部与云南省“部省合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一省一校”、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是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大学(z14)联盟成员、东亚东南亚大学联盟牵头单位。

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在这样一所历史底蕴深厚,教学资源丰富的百年老校支持下,教育领域混改试点的意义应得到积极肯定,云南白药模式,文投模式作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标杆得到肯定。2020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来到西南联合大学旧址调研时说到“教育要同国家之命运、民族之前途紧密联系起来。为国家、为民族,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的动机。”‍

 

 

(三)积极面对机遇与挑战

昌新国际艺术学院成立伊始,面对在教育教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职工管理等工作方面的诸多挑战,采取多管齐下的综合治理办法进行积极改进,提升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教育环境。同时,学院在云南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制定了"十个一"发展规划,即一所学院、一批创作基地(对十六个地州设立"七彩云南国际美术创作基地")、一个国际艺术家小镇、一个国际艺术博览会、一个论坛、一份刊物、一个网站、一项公益、一支文化旅游产业基金。扎根云南、面向世界、以"艺术+"的方式投资云南的教育、文创、力图用艺术助推云南的文化教育发展。

未来,通过与国际上前三名的艺术学院联合办学来引进国际化的教学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标准、课程体系、教材、师资,培养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云南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同时逐步将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打造成国际一流的艺术院校。


 

二、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一)全学科构架

学科建设方面在全国艺术学门类五个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和设计学),三年来我院已经完成三个学科的建立,分别是美术学、设计学、音乐与舞蹈学、并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完成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两个学科的建设,实现艺术全科学的构想。学院下设13个系(部):造型艺术部、中国画系、油画系、版画系、雕塑系、陶艺系(瓷画)、书法系、音乐系、舞蹈学系、舞蹈编导系、舞蹈表演系、环境艺术系、视觉传达设计系;10个研究所:民族艺术研究所、宗教艺术研究所、艺术与科学研究所,以及艺术哲学研究所、陶瓷文化研究所、书法艺术研究所、重彩油画研究所、艺术品保险与评估研究所、数字媒体艺术研究所、国学艺术研究所;3个中心:培训中心、对外交流合作中心、民间艺术发展中心;1个绘画材料研究室,共开办14个学科专业、17个专业方向。

目前,我们已在三个学科、十个专业方向上招收本科生500余名,研究生400余名,现有在编教职工25名,外聘教师36名,外聘专家学者100多位。

学院持续加强云南急需的学科建设,支持数字云南建设,重点打造数字媒体艺术学科,聘请“长江学者”、国务院影视传媒学科召集人、北京电影学院常务副院长胡智锋为博导、名誉院长、中国数字艺术领域的领军人物肖永亮教授为数字媒体艺术学科带头人、聘请广电总局宣传司副司长王丹彦教授为数字艺术研究所所长,推动我院数字艺术学科评估在未来达到A级。

学院重视特色优势学科的建设,加大书法学科建设力度,全面支持陆良县“中国书法之乡”的建设,特聘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书法篆刻院院长曾来德教授为学科带头人。聘任书法学博士后唐楷之教授为书法系主任。特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以上的中国当代书法家近一百位教授为特聘研究员。

在陶瓷学科建设方面,全面支持华宁县打造华宁国际陶都建设。聘任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景德镇陶瓷研究院院长范敏祺教授为学科带头人。聘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伟教授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近50位为特聘教授。

同时,学院将整合学科优势,建立云南省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实验室、艺术评估与保险研究所、品牌设计研究所,持续推进艺术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促进学院学科建设。


 

前排左:学院党委书记朱勇、中:学院院长周昌新、右: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晓倩

 

(二)人才培养

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传统大学的教育机制,具有起点高,机制新的特点。国家教育改革近年来抓住了学科建设的内涵式发展和质量提高这个点,各个大学在不缩减扩招的前提下提高办学质量,所以昌新国际艺术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国家优秀的有用的专业人才,全力推进协同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构建知识、能力、思维、人格一体的育人体系,办好教育体制改革浪潮中的创新型的大学。

按照云南省高等学校本科“五个指标,一个特色”的要求,高质量完成各专业方向人才的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科学合理设定,以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的艺术精英人才。按照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为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理清课程体系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建立培养需求与核心课程之间的矩阵、培养方案要求与课程教学环节之间的矩阵。深化学分制改革,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拓展大类培养试点,进一步扩大学生选择专业、选择辅修、选择课程、选择学习、进程等方面的自主权,尊重学生差异,满足学生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促进个性化发展。

从目前教学情况和人才培养的情况来看,从2016年成立到2017年招收第1届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很高。虽然短短成立4年时间,借助师资队伍优势和云南大学的优越平台,我们在本科和硕士教育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和进展,学科建设的目标朝着逐步迈向研究性高等教育的目标迈进。

 

三、科研团队与师资力量建设

 学院的核心师资团队由中国各个艺术专业的领军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近100位教授组成,并从中产生提供学科带头人和研究生导师,通过与国际上每个艺术专业在世界排名前三的艺术学院联合办学,引进国际化的教学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标准、课程体系、师资,培养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云南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同时逐步将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打造成国际一流的艺术院校。

 

 

美术学领域里,油画、中国画的专家均为全国名家担任导师和教授。油画的有王胜利、杜大恺、郭润文、俞晓夫、有潘晓东、张祖英等名家;国画有陈孟昕,李传真等这些名家;音乐学有王次炤、马秋华教授,环艺设计有全国著名的清华大学教授陆志成、王路教授、高潮教授,雕塑专业有著名雕塑家曾成钢、龙翔和陈云岗教授、舞蹈领域的于平、张守和教授等等,都是全国著名的学科领域的带头人、优秀专家。师资科研团队起步比较高,而且导师中有很多具备博导资格,名师加上优越平台,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云南大学在昌新国际艺术学院各方面建设过程中鼎力相助,倾囊相授,学院在上级单位的领导下,成长迅速,成效卓越。如今,国际格局,世界秩序,国家相关利益正在进行着深刻的改变,地缘政治形势更加复杂多变,云南作为战略大后方,辐射东南亚,中南半岛核心地位,一时一地,外部环境与内部教育产业整合需求正在形成新的历史契机,教育之重,重在薪火相传,勇于面对新的历史需求,发挥新的历史使命,当时当下是风向所指。


 

张守和

 

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常务副院长、舞蹈学科带头人

著名舞蹈编导家、教育家、

北京舞蹈学院现代舞学科创始人

北京舞蹈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研究生导师

全国优秀教师

 





上一条:周昌新院长携手云南抚佑仙湖投资有限公司向澄江市政府画作捐赠仪式顺利举行
下一条:【美术系】振奋精神,丹枫迎秋​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