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校园文化 > 正文

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2025年新生“开学第一课”开讲:锚定艺术使命,启智成长新程


【发布:2025年09月29日 16:52 |撰稿:何力|责编:学院办公室|点击量:



   

为帮助 2025 级新生快速融入大学生活、明确艺术学习方向与人生发展目标,近日,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为全体新生精心打造 “开学第一课” 讲座。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院长,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文化政策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国际奥艺委员会亚洲大使,国际奥艺委员会中国区主席,云南省慈善总会副会长周昌新担任主讲人,围绕学院使命、做人做事准则、艺术创新与职业规划等核心议题,为新生们带来了一场兼具思想深度与实践指导意义的精彩分享。


传承联大精神,明晰学院使命担当


讲座开篇,周昌新院长首先介绍了昌新国际艺术学院的发展历程与核心定位。学院自 2016 年 9 月 9 日创立以来,便以西南联大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的办学精神为指引,凭借顶尖的师资力量与创新的教育理念,被誉为 “中国艺术界的西南联大”。目前,学院已汇聚 128 位来自美术、音乐、舞蹈等领域的大师级教授,各学科带头人多为中国领军艺术家,为学生搭建了 “立足云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的优质学习平台。

周昌新院长强调,学院的创立承载着特殊使命:在我国即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背景下,文化艺术需同步迈向世界前沿,避免 “经济领先而文化滞后” 的局面。学院致力于培养大批能引领世界的艺术家,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使命需要每一位新生从入学之初便深刻理解、主动践行,将个人艺术理想与国家文化发展紧密相连。


聚焦成长根本,阐释做人做事之道


“先学会做人,再踏实做事”,是周昌新院长对新生的核心寄语。在 “学会做人” 方面,他提出,新生需以 “善良” 为底色,摒弃自私心态,主动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从 “为家人着想” 的 “小好人” 逐步成长为 “为社会贡献” 的 “大好人”;同时要打开胸怀格局,不妒忌他人进步、不纠结琐碎小事,接纳自身与他人的差异,像 “独特的花朵” 一样,在集体中绽放专属价值,思考 “自己是谁”“能为世界留下什么” 的人生命题。

在 “学会做事” 层面,周昌新院长倡导 “尽人事,听天意” 的心态:为理想全力以赴、付出牺牲,即便结果未达预期,也需坦然接受,相信 “每一种经历都有意义”;要珍惜大学四年的黄金时光,明白 “人生百年,有效创造时间不足 20 年”,分秒必争提升自我;同时重视团队协作与成果分享,通过交朋友、共进步,体会 “分享是生命的意义”,避免因 “独食” 陷入迷茫。


指引艺术方向,规划职业发展路径


针对艺术专业学习与未来发展,周昌新院长深入解读了 “创新” 的核心内涵:创新不是脱离传统的空想,而是 “先打进传统、再跳出传统”—— 需系统学习艺术史(如油画 600 多年流派、音乐舞蹈传统技法),掌握扎实功底后,“沿着前沿走到尽头,再往前跨出一点”,哪怕微小的突破,也是有价值的创新。学院将为学生提供创新 “土壤” 与 “舞台”,支持各类创意实践,助力学生形成独特艺术风格。

在职业规划与升学方面,周昌新院长消除了新生对 “艺术就业” 的迷茫:艺术融入生活各环节,从城市建筑设计、企业品牌包装到日常用品创意,均需艺术人才参与,学院已与西双版纳州政府等开展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与地方政府、企业等开展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同时,学院为考研学生提供免费英语辅导,可邀请目标美院教授授课,保研则依据成绩择优录取,鼓励新生 “从大一开始准备,为未来多谋出路”。


互动答疑暖人心,后续保障助成长


讲座尾声的互动环节中,新生围绕 “就业方向”“考研准备”“美术学专业发展” 等问题积极提问,周昌新院长逐一细致解答。他以 “建筑群改造文旅目的地” 为例,生动展示艺术专业的实践价值;针对美术学专业,介绍其可从事艺术评论、策展、审美教学等多元方向,消除了新生的专业困惑。



周昌新院长表示,学院将持续为新生成长提供保障:后续将开展 “八心教育” 讲座,进一步提升学生思想境界;新生若有专业或人生困惑,可随时前往其办公室(怀旧楼一楼)咨询,学院也将确保 “大师讲堂” 等资源对所有学生开放,鼓励跨专业学习、多维度成长。

此次 “开学第一课” 不仅让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 2025 级新生明晰了学院使命与个人方向,更激发了他们对艺术学习的热情与对未来的信心。新生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讲座为起点,树立远大理想、踏实学习实践,在学院的培养下,成长为 “有使命、有能力、有担当” 的艺术人才,为中国文化艺术发展贡献力量。




撰稿:何力
图片:院多媒体信息中心
终审:周昌新










下一条: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2025年迎新工作顺利完成


【返回顶部】
关闭